2007年,我在部队任职,接到任务去河南某县接一批新兵。别看这任务听起来简单,真正接兵的时候,可不像外人想的那么轻松。地方上和我们部队接兵干部之间,既要配合,又少不了“暗中角力”。那年,我就亲身经历了一场和地方武装部长的“斗智斗勇”。
到达河南县城时,县武装部部长刘大海早已带人等在招待所。他五十来岁,穿着一身整齐的武装部制服,显得精明干练。一见面,他就热情地握着我的手:“哎呀,同志,你们部队辛苦了,来来来,咱们晚上吃顿便饭,接风洗尘。”
我笑着应付:“感谢刘部长关照,任务要紧,今晚咱先谈工作。”
刘大海脸色微变,随即恢复了笑容:“行,工作最重要,你们部队就是讲原则啊!”
我心里清楚,地方武装部负责征兵,谁送到部队、送多少人,他们有一定的话语权。而我们接兵的干部,最怕的就是接到一些“人情兵”——家里托关系上车的体质差、文化低的兵。我的任务,是把最合格的新兵带回去,决不能让人情关系打乱计划。
第二天,刘部长带我去了县里的征兵体检站。我拿到一份体检名单,粗略扫了一眼,发现有些问题——几个重点学校的学生,成绩好、身体素质也不错的年轻人,竟然没有出现在名单上。反而有几个“肥头大耳”的小伙子,赫然在列。
“刘部长,这名单是怎么定的?”我开门见山问道。
刘大海故作镇定:“哦,这都是体检通过的呀。放心,我们的标准绝对没问题。”
我不动声色地说:“那咱们再现场复核一下吧,部队对新兵的要求很严格。”
刘大海脸色有些难堪,但还是答应了。我知道,他想塞进部队的“关系户”被我盯上了,心里肯定不痛快。
复检那天,所有名单上的新兵都来了。果不其然,有两个“关系户”明显体型偏胖,站队时气喘吁吁。我示意军医重新测量他们的血压、体重,结果超标严重,根本不符合部队标准。
“同志,这些小问题不影响当兵吧?”刘大海在旁边低声提醒。
我故意提高嗓门:“刘部长,部队的标准一向严格。身体不过关的兵,到了部队跑个五公里都困难,这不是给战友添麻烦吗?”
刘大海听了这话,脸色变得尴尬,却不好再说什么。复检结果出来后,那两个“肥头兵”被直接淘汰。
接兵工作进入白热化阶段,刘大海似乎急了,开始主动向我“示好”。一天晚上,他悄悄叫我出去,说:“兄弟,咱都是为国家服务。部队需要好兵,地方也有些难处。这次你看在我的面子上,通融几个名额,回头我请你到少林寺玩一圈。”
我笑着回应:“刘部长,咱们理解地方的难处,但部队纪律不能松。我回去交不了差,这工作也干不下去啊!”
刘大海听了,只能无奈摇头:“好吧,看来你是真难搞定。不过你也别太强硬,咱们总得合作吧。”
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,一件意外发生了。一天早上,一名重点学校的学生小李,突然跑来找我,说他想当兵,可学校老师一直没让他报名。我一问才知道,原来小李家里条件一般,没关系没背景,老师怕他竞争不过其他人,干脆没让他参加体检。
“刘部长,这种情况你怎么解释?”我当面质问。
刘大海一时语塞,最后只好承诺:“这孩子确实不错,我立刻安排补检,保他进名单。”
经过一番折腾,最终名单定了下来。大部分新兵素质良好,符合部队的要求。刘大海虽然在过程中跟我较劲,但最后还是妥协了。临行前,他拍拍我的肩膀,苦笑着说:“兄弟,你比我想象中难缠。不过这样的人,部队才喜欢。你们走的时候,我亲自送。”
我也诚恳地回应:“刘部长,地方为国家输送好兵,功劳也不小。以后有机会,还请多多关照。”
那天送别时,我们俩都笑了,彼此握手言和。
回到部队后,我向领导汇报了接兵工作。领导对我说:“小王,这次任务完成得不错。地方有地方的难处,接兵干部既要讲原则,又要会沟通。你做得很好。”
我站在训练场上,看着一批批新兵开始训练,心里感慨万分。接兵这活儿,看似简单,却涉及到很多利益和人情关系。要做好,不仅要有铁的纪律,还得有点智谋。
那一年,我不仅接到了优秀的新兵,还从这场“斗智斗勇”中学到了如何在复杂局面中坚持底线。如今,十几年过去了,每次想起河南接兵的经历,我依然觉得难忘。
人生啊,很多时候就是一场较量。但只要守住原则,最终会赢得尊重和信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