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关系的历史就像一部大片,有高潮有低谷,有冲突也有合作。
在这漫长的故事里,有三位美国总统特别值得一提,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行动,在关键时刻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,影响了世界格局。
他们分别是富兰克林·D·罗斯福、理查德·尼克松和乔治·H·W·布什。
富兰克林·D·罗斯福
富兰克林·D·罗斯福1882年出生在纽约州海德公园,家里条件好得不得了,父亲是铁路和房地产商人,母亲家族早年在中国贸易中发了财。他小时候生活优越,进了格罗顿学校,接受精英教育,后来考进哈佛大学,学历史和政治,还干过校报编辑。
他又去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,不过没读完就跑去实践了。他娶了远房表妹埃莉诺·罗斯福,婚礼上还有西奥多·罗斯福总统撑场子,排场够大。
1910年,罗斯福开始从政,当选纽约州参议员,被伍德罗·威尔逊拉去当海军助理部长。他试水副总统竞选,没成。1921年一场脊髓灰质炎让他双腿瘫痪,但他硬是挺了过来。
美国经济大萧条,他抓住机会竞选总统,1933年上台,推出了“新政”救经济。二战爆发后,他带着美国从孤立主义转向参战,珍珠港事件后正式加入反法西斯阵营。他连任四届总统,是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,直到1945年去世,63岁。
罗斯福是个有远见的人,尤其在二战期间对中国特别上心,后来会细说。他身体不好,但意志力超强,硬是撑着把美国带进世界强国的行列。
理查德·尼克松
理查德·尼克松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,家里条件一般,父亲开小杂货店,母亲管家务。他从小就努力,考进惠蒂尔学院,靠奖学金进了杜克大学法学院,毕业后当律师。
二战期间他加入海军,在太平洋服役。战后他当选众议员,1950年升到参议员,后被艾森豪威尔挑中当副总统,干了八年。
1960年他竞选总统,输给了肯尼迪,又输了加州州长选举,一度退出政坛。1968年他东山再起,当上总统,第二年上台,面对越战和冷战两大难题。他在外交上搞缓和政策,最出名的就是1972年访华。后来因为水门事件迫辞职,晚年写书反思,1994年去世,81岁。
乔治·H·W·布什
乔治·H·W·布什1924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米尔顿,家里挺有钱,父亲是参议员,母亲来自金融家族。高中毕业后他加入海军,二战中当过飞行员,最年轻的那一批,还被击落过一次。
战后他上耶鲁大学学经济学,后来跑去得克萨斯搞石油生意。他当上众议员,做驻联合国大使,1974年被尼克松派去中国当驻华联络处主任,在北京待了13个月。
他干过中央情报局局长,1980年竞选总统没成,但被里根挑中当副总统。1988年他自己当选总统,赶上冷战结束和海湾战争。卸任后低调生活,2018年去世,94岁。
助力中国跻身五常与重塑世界格局
这三位总统跟我国的关系都不简单,罗斯福帮我国进了“五常”,尼克松改变了冷战格局,老布什延续了友好政策。
罗斯福对我国的事儿,最早可以追溯到1905年,那时候他还是西奥多·罗斯福总统的侄子,帮着调解日俄战争,促成了《朴茨茅斯条约》,稳定了东亚局势,拿了个诺贝尔和平奖。
但真正跟我国扯上大关系,是二战期间。1937年日本侵华,罗斯福就开始关注中国。他觉得中国在亚洲的地位太重要了,尤其对抗日本的时候,不能让中国垮掉。
珍珠港事件前,他就搞了个援华计划,禁止对日本出口石油,掐日本的经济命脉。“驼峰航线”开通,美国飞机从印度往中国运物资,支援抗战。这条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,风险大得很,但硬是坚持下来,给中国军队提供了不少补给。
开罗会议,他跟蒋介石见面,承诺战后把东北和台湾还给中国,这让中国在盟国里地位上升了一截。
最关键的是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。罗斯福想让中国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觉得战后世界得有个平衡,中国人口多、地域广,够资格。但丘吉尔和斯大林不乐意,丘吉尔觉得中国太弱,斯大林怕中国跟美国走太近。罗斯福据理力争,说服他们同意。
1945年联合国成立,我国正式成了“五常”之一。这事儿不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,也让战后世界格局多了个重要玩家。
罗斯福这么支持我国一是战略需要,二是他真觉得中国有潜力。他这步棋走得挺远见,后来中国在联合国的影响力证明了他的眼光。
尼克松跟我国的故事,得从冷战说起。他上台时,中美关系冷得像冰块,朝鲜战争打完后基本没啥往来。那时候中苏关系也不好,1969年珍宝岛冲突差点让苏联动核武器。尼克松一看,这是个机会。他想拉中国进来,平衡苏联的压力。
1971年,他派基辛格秘密访华,打通关系。1972年2月,尼克松自己跑去中国,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华。他跟毛主席、周总理谈了好几天,最后签了《上海公报》,承认一个中国原则,中美关系开始解冻。
这次访问不光是中美关系的大转折,还把冷战格局搅了个天翻地覆。苏联一看中美走近了,压力大了,只能缓和跟美国的紧张关系,三角外交就这么玩起来了。
尼克松这么干一是国内越战打得焦头烂额,他得转移视线;二是他看准了中国在冷战里的分量。这招挺冒险,但效果杠杠的,中美关系缓和后,世界局势也松了一口气。他的访华被很多人称为20世纪外交史上最牛的转折点之一。
老布什跟我国的缘分比前两位更直接。1974年他当驻华联络处主任,在北京待了13个月。那时候中美刚建交不久,他跑了不少地方,对中国有了挺深的了解。他当上总统后,第一次出访就选了中国,摆明了重视这关系。
不过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让中美关系绷紧了,美国搞制裁,国内压力也很大。但老布什没让关系彻底崩掉,他顶着压力保持接触,还派人秘密沟通。
他批了对华卫星技术出口,这在当时是个大动作,稳住了合作的势头。他的政策基本延续了尼克松的友好路线,虽然没啥惊天动地的突破,但让中美关系没在风波后翻船。
老布什这么做一是他自己对中国有感情,二是他觉得中美合作对美国利益有好处。他的稳健风格不像罗斯福和尼克松那么高调,但也挺关键。
罗斯福1945年身体就撑不住了,雅尔塔会议后回国,在佐治亚州温泉疗养地休养。4月12日他突发脑溢血去世,63岁。当时二战还没完全结束,他的去世让美国震了一下。
他留下的遗产不小,我国成了“五常”,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,中国代表团签字那一刻,算是圆了他的设想。后来中国在国际上地位越来越高,跟他当年的支持脱不了干系。
他的援华政策也影响深远,“驼峰航线”成了中美友谊的象征,我国不少地方还留着纪念他的东西。他没看到战后世界,但他给我国争取的那把椅子,确实坐稳了。
尼克松1972年访华后风光无限,但水门事件把他拉下台。他偷录对手电话的事儿暴露,国会要弹劾他,他只能辞职。之后他搬到加州,写了好几本书,回忆自己的政治生涯。1990年他还回访了我国,看到变化挺感慨。1994年他中风去世,81岁。
尼克松晚年名声不算好,但访华这事儿没人否认是大功一件。中美关系解冻后,两国贸易、交流慢慢多起来,冷战格局也变了。他的外交遗产到现在还被提起,算是他政治生涯的高光。
老布什1993年卸任后回了得克萨斯,生活低调。他后来几次访华,2008年还去看了北京奥运会,对我国发展挺感慨。他的政策让中美关系在风波后稳住,后来克林顿时代两国的合作更进一步。2018年他去世,94岁,中国政府还发了悼念声明,说他是老朋友。
罗斯福、尼克松、老布什,这三位总统在中美关系上各有各的招。他们的努力不光改了中美两国的路,也让世界历史拐了个弯。
参考资料
美国历届总统简介:理查德·尼克松.新浪网
